灯会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群众性节庆活动,它流行于全国各地,在海外华人聚居区也颇为盛行。灯会多出现在元宵节期间,也有些地方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灯会,不同地区的灯会特色各不相同。
“元宵节”也称“灯节”,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代,唐宋时得到进一步发展,明清时期各地灯会活动已经达于鼎盛。按照传统习俗,正月十五月圆之夜,人们要张挂和燃点各式各样的彩灯,同时举行观灯、赏灯、赛灯等庆祝活动,以祈阖家团圆、人寿年丰。以灯会为中心,各地形成了猜灯谜、吃元宵、走百病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元宵节俗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元宵节的活动日益丰富,不少地方在元宵节庆中增加了耍龙灯、耍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扭秧歌、打太平鼓、抬阁等传统民俗表演,使灯会显得更加热闹红火。
渔灯节是山东省烟台市沿海渔民特有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,它流传于烟台地区的山后初家、芦洋、八角等十几个渔村,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。起初,烟台沿海渔民未能完全摆脱对农耕文化的依附,将陆地习俗搬到了船上。随着历史的变迁,渔家文化不断发展,在烟台地区形成了渔灯节的雏形,其后这一节日逐渐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出来,成为渔民专有的节日。农历正月十三、十四午后,烟台沿海渔民从各自家中出发,抬着祭品,高举彩旗,一路燃放鞭炮,先到龙王庙或海神娘娘庙送灯、祭神,再到渔船上祭船、祭海,最后到海边放灯。
渔灯节是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的传统民俗节日,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蓬莱沿海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,流传于辖区内十几个渔村。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,在庙前搭台唱戏及锣鼓、秧歌、舞龙等亦是渔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鲜明的渔家特色,丰富的文化内涵,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驻足。渔灯节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而来,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渔灯节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渔民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,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,流传于辖区内有山后初家、芦洋、八角等十几个渔村。
渔灯节是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出来的一个专属渔民的节日。每年正月十三或十四午后,沿海渔民以一家一户为单位,自发地从各自家里抬着祭品,打着彩旗,一路放着鞭炮,先到龙王庙或海神娘娘庙送灯,祭神,祈求鱼虾满舱,平安发财;再到渔船上祭船、祭海;最后,到海边放灯,祈求海神娘娘用灯指引渔船平安返航。除了这些传统的祭祀活动,现在的渔灯节日还增添了在庙前搭台唱戏及锣鼓、秧歌、舞龙等种种群众自娱自乐活动。
灯,有三层意思。一是取鱼虾丰登之意;二是照亮引路佑护人船平安归来之意;三是使神灵认人识船,保佑人船平安。
渔灯节是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。渔灯节不仅是渔民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,而且是渔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鲜明的渔家特色,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其他传统民俗文化不能涵盖的。改革开放以来,渔民们大力弘扬渔家文化,渔灯节不断繁荣发展,已成为渔民宣传推介渔家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。
在“渔灯节”期间,渔民的文娱活动主要分两种形式。一是庙前搭台唱戏,多以京剧空城计等老曲目为主。二是港口码头多以锣鼓、秧歌、舞龙等自娱活动为主。
改革开放后,“渔灯节”这一传统民间习俗又重新活跃起来,形式上出现了多元化,除了渔民的自发参与,还有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支持。渔家特色更加鲜明,文化内涵更加丰富,其规模、影响和声势更大。
渔灯节,据《中国渔岛民俗》中,山曼先生撰写的“山东蓬莱渔灯节的调查与研究”考证,是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出来的一个专属渔民的节日。
渔灯节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据蓬莱史志《登州府志》(卷二)记载,建村较早的芦洋村(原名芦洋寨)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九年(公元1396年),距今611年。据山后顾家村81岁的顾广信讲,山后顾家村建村已有551年的历史,听他爷爷讲,有村就有渔灯节。由此推算渔灯节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据芦洋村69岁的老渔民丁义江老人讲:山后初家村村东海湾,是天然渔港,周边渔村的渔船多在此停泊避风,为了祈求人船平安,鱼虾满舱,由周边渔民共同募集资金修建了这一带最早的龙王庙,随着海洋捕捞业和海上航运业的发展,从事海上渔业捕捞和海上航运的人越来越多,渔灯节期间,为解决船主间争抢拜祭先后的纠纷,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1938年前后,山后顾家村、山后初家等村的渔灯节时间改为正月十三,其他村渔灯节时间继续延袭旧时正月十四。开发区沿海渔民祭拜的海神对象是“海龙王”和“天后”。
农历正月十三、十四午后,烟台沿海渔民从各自家中出发,抬着祭品,高举彩旗,一路燃放鞭炮,先到龙王庙或海神娘娘庙送灯、祭神,再到渔船上祭船、祭海,最后到海边放灯。
祭海龙王爷
海龙王是海边渔民最信仰的神,每次出海打渔前都会虔诚的希望龙王保佑能平安归来。
拜海神娘娘
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日,至今还流传海神娘娘高擎神灯保佑迷航渔船归港的动人故事。
点渔灯
这是一种特殊的渔灯,由胡萝卜简单雕刻而成,是烟台渔灯节特有的保佑平安的习俗。
舞龙、舞狮子
舞龙的“龙”,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,舞龙之日,以旌旗、锣鼓、号角为前导,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。
扭秧歌
民间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,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,扮成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边舞边走。
齐聚吃海鲜
辛勤劳作了一年的渔民,在渔灯节的两天里会招呼成群的亲朋好友喝上一盅,品尝自己一年的收成。
放鞭炮辞旧岁
渔灯节午饭后,先放爆竹。爆竹声后,碎红满地,然后启程去渔港自家船上摆放供品。
2010年2月26日,胶东渔家盛典——渔灯节在山后初家欢腾上演。在渔港码头,村民们舞起渔家秧歌,敲起欢庆锣鼓,整个码头喜气洋洋,气氛热烈,数万渔民欢庆渔灯节,企盼来年平安、鱼虾满仓。渔民们开着车、拉着祭品、敲着锣鼓、放着鞭炮,全村老少一起来到海边,虔诚叩拜,祈求风调雨顺、海上平安。